——本期推出参展艺术家章小清和赵乃松
10月29日,重阳节,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尊老敬老、祈福纳祥的深厚文化内涵。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尊老爱老的社会风尚,同时为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浙融媒中心特策划了本次“翰墨寄情·画意重阳”主题艺术作品展。
本次展览邀请了十四位艺术家参展,通过多元的艺术形式,诠释重阳节的文化精髓。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体验和情感洗礼。希望通过艺术的力量,让重阳节的文化内涵深入人心,让尊老爱老的美德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主办单位:
浙融媒中心
协办单位:
滨江区美术家协会
拱墅区民进开明画院
上城区民进开明画院
滨江开明艺术院
西泠女子十二画坊
媒体支持:
中国晨报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报道网
中国发展改革报
《国企》杂志融媒浙江
策展人:
陶彦霖
展览顾问:
贾超然
展览时间:10月29日-11月29日
展览地点:杭州市上城区三昧庵巷5-7号
开幕式时间:10月29日15:00
开幕式流程:
现场签到
15:00-15:30
主持开场
15:30-15:35
主办方致辞
15:35-15:40
画家致辞
15:40-15:45
画家访谈
15:50-17:10
合影留念
17:10
参展艺术家
ExhibitingArtist
金薇冬、王文平、廖益曙、张珺、宣坚强
宋彩萍、赵茂祥、李伟华、孙建楠、陶彦霖
章小清、赵乃松、沈文荟、傅舟波
我们将每天向大家介绍两位参展艺术家及其部分参展作品。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两位艺术家是章小清和赵乃松。
艺术家简介及其部分作品赏析
Part of the workappreciation
章小清
章小清,字七步,1980年出生于浙江兰溪,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现为民进西冷印社集团支部会员、金华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金华市北麓书画院院长。自幼喜爱书法艺术,书法绘画风格追求自然天成,秀美流畅,顺理成章之墨趣。热衷于参加爱心慈善活动,踴躍捐赠作品,主张搞艺术重在参与,不重功利,修身养性,得其所乐,春华秋实。
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中国人自古认为重阳佳节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敬爱老人、拜亲访友及登高、晒秋、赏菊等活动。古往今来的重阳节,留下了许多后人传诵的名篇佳句。而毛主席的《采桑子·重阳》更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篇。
《采桑子·重阳》
作者: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首《采桑子·重阳》是毛泽东于1929年10月创作的一首词。当时他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赴闽西领导游击队,建设根据地。此词通过重阳述怀,表达了当时他虽处在逆境,但对未来的战争有着坚韧不拔革命精神,展现了高度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体现了他宽广的胸襟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整首词写得鲜明爽朗、气度恢弘,有着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
作品图
赵乃松
赵乃松(1961年6月生),生于翰墨世家。祖父、外祖父皆执教于高等学府,父亲亦为杏坛师者。家学浸润,自幼便对笔锋墨韵怀有天然的亲近与感知。虽值特殊年代,学业难免波折,然承严父庭训,于书法一道得以潜心筑基。蒙师嘉许,遂将习字之趣,凝为毕生志业,笔墨不辍。
书学之路,由颜鲁公(颜真卿)楷法立基,深研其雄浑气象;继而系统溯流,遍临楷书四家(欧阳询之峻整、颜真卿之浑厚、柳公权之骨力、赵孟頫之秀润),锤炼法度根基。及至工作之暇,心追手摹,视野愈阔:倾心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之魏晋风骨,沉潜于米南宫(米芾)之“八面出锋”,体味黄山谷(黄庭坚)之纵横奇崛,感悟苏长公(苏轼)之天真烂漫,亦浸淫董华亭(董其昌)之淡雅空灵。历代巨匠名迹,常为案头师友,心摹神会,力求贯通。
凡遇重要书展、碑帖珍品陈列,必躬身观摩,细察毫芒,于古今对话中印证心得,涵养日深。对书法艺术之理解,亦随之层层递进,感悟愈丰。虽于各类展赛中屡获嘉勉,然深知艺海无涯,笔墨之道精微玄妙。过往之迹,仅为求索途程之印记;于传统之深度、个性之熔铸、意境之营造诸方面,尤感精进空间广阔,常怀敬畏之心,孜孜以求新境。
大家好 我是赵乃松。从事书法写作将近50多年了。马上重阳节就要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更趋向于平和,向往那种田园的生活。重阳节自古以来就有敬老、尊老的传统。我在想,选择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比较切合我的心境,也更符合重阳节登高、避世、向往美好的生活寓意。九九重阳登高,愿你步步高升,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祝你重阳节快乐,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作品图
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10月29日,"翰墨寄情·画意重阳"主题艺术作品展将在浙融媒中心拉开帷幕(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