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信息港

寻见四明山生态茶 ——访余姚杨杰园艺场

头条 来源:晨报之声 37798℃

“伯劳飞日芳草滋,山僧又是采茶日”(唐.皎然《顾渚行寄裴方舟》),大意是春天来临了,大地万物复苏,山野芳草茂盛,伯劳鸟等在天地间自由飞翔,富有活力和生机,这正是山民和僧人采摘茶叶的最佳时机。巧合的是2025年春分日(3月20日),正是余姚市气象台发布“余姚入春”的第二天,笔者走进了余姚牟山镇杨杰园艺场。

从未见过场主宋杨杰,微信聊过几次,今天碰头,一见如故。只见他中等身材,衣着朴素,脸庞呈现红黄黑混合色,头发花白,额头布上了几条皱纹,显示了耕耘的辛勤,展示出岁月的风霜。他身姿轻盈,步履稳健,穿行在茶园和杨梅林中,自驾小货车,装运新鲜的茶叶,来回行驶在茶场与茶厂之间,忙里忙外,一刻不停。

这里处于四明山余脉黄金山北坡的半山腰,海拔100米左右,四周青山连绵,森林茂密,中间镶嵌着一个东岙底水库,只有一条机耕路进出,北距湖滨公路约1.5公里,是个近似封闭的小山岙。园艺场的茶叶树,依山而植,丛生成行,与杨梅树和香榧树等错落而伴,形成一条条翠绿的长垅,盘绕在山坡上,群居于幽谷里,颇似景点。这个园艺场的茶叶树、杨梅树等,经过一冬的等待,按照自然的约定,带着春天的信息,伸出健硕的芽头,在春阳的照射下,嫩小的茶叶片,闪着绿色的幽光,东风微微吹来,轻轻地摇曳,如绿云般舞动起来。十几位采茶女身挂竹篓,双手采摘着鲜茶,出没于茶垅中;而众鸟儿也来凑热闹,或停留在乔木上,或飞翔于茶丛间,鸣啼嬉闹,此时此地,晴岚笼翠,鸟儿可爱,茶女灵动,共同绘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一起奏响着春天序曲,如歌如诗,格外迷人,令人沉醉,正似“音同箫管飞林下,调和笙歌过竹西”的场景。吾身处于山野空灵之中,感觉到空气清新,暗香浮动,视觉享受,身心愉悦,正是“春风染上一山翠,天人合成千年香”。

茶农宋杨杰轻抚着初绽的茶芽,微笑地缓缓道来。这片占地250亩的“茶叶与杨梅等乔木共生”示范园,处在余姚市与绍兴市上虞区交界处,是宋杨杰探索生态茶的实践地,也是宁波市传统农业创新的成果之一。他顺应山谷的自然环境,因地而植,顺坡而为,坡上及其山头上留有次森林,中间交错种植杨梅树、香榧树和茶叶树等,也保留了数株樟树等乔木,兼顾了植物的“单一性与多样性”,山谷的自然性和经济性,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生态群落,乔木与灌木之间互惠互利,共蔽夏日,同御冬霜,呈现出繁茂多彩的景象;下有山塘水库,山脚下为牟山湖,乃是宁波市域第二大天然淡水湖泊。这里的水面和叶面,自然产生的水汽蒸腾,调节了山岙园艺场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形成了防控霜冻屏障,利于抗旱保湿,宜于茶叶和杨梅的生长,候鸟与留鸟的栖息,减少了病虫害。在今年3月中旬的倒春寒期间,周边茶园冻伤率较高,这里极少,可以说勿略不计。经检测,园内土壤有机质含量达4.8%,PH值稳定在6~6.5。

又据余姚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介绍,唐代茶圣陆羽《茶经》中的古名茶“瀑布仙茗”,在余姚市茶业主管部门与茶专家共同努力下,凤凰涅槃,复活重生,杨杰园艺场亦能生产,还有自己的“茗扬故乡”茶叶品牌。目前,这里出产的茶叶,茶多酚含量达32%,氨基酸总量比常规茶园高出2个百分点。

宋杨杰介绍,他生活在牟山湖南岸的西湖岙村,工作在黄金山腰园艺场,在茶叶种植和制作、杨梅和香榧等栽培与采摘中,已度过四十多个春秋。茶叶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杨梅是他的精神寄托,春秋和茶叶树为友,风雨无阻地劳作;夏冬与杨梅林相伴,起早摸黑地探索,遭遇过虫蛇叮咬,经历了坎坷磨难,常常身心疲惫,特别是春茶采摘和制作期间,奔波于茶场与茶厂之间,忙碌在茶客咨询与茶品销售,又兼顾孙女上幼儿园的接送,每天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睡觉时间只有四小时左右,默默承受着一切压力,执迷守护着这份产业,深信“一分努力,会有一分收获”。他的园艺场,每年只产春茶,夏秋季节,让其茶树休养生息。今年他的园艺场所产早春茶,藏着美好春天的气息和神奇山水的味道,无论是本地用户,还是异乡茶客,品尝过后,神清气爽,齿间留香,纷纷返回较高的评价,留下了明年再买的承诺。

几番交谈之后,我发现他的身上,有着老茶人的风范和精神,一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质,宋杨杰说:“我们要继续努力,进一步发挥四明山的生态优势,牟山湖的区位优势,从土壤抓起,茶果共生,施加有机肥料,把持茶制品关,让生态茶叶和有机白杨梅等馈赠给客户,走向世界。同时计划改建茶叶与杨梅的文化体验中心,让种植、加工和文旅于一体的产业链,在青山绿水间延展。目前其出产的白杨梅,果大肉厚,鲜甜爽口,生津止渴,获评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还是余姚市唯一的“一县一品一策示范基地”,宁波市“西山白杨梅”绿色精品示范基地。

如何让“茶梅共生,茶树与次生林相伴,经济性与生态性结合”?摸索野放茶,茶叶与杨梅混搭在一起,茶园可以不施农药,但是茶叶产量降低了%20,用户可以放心食用了。故宋杨杰愿意牺牲茶产量,追求茶叶品质,坚持实践,勇于尝试。如今,这个“一园多品”示范基地,正在探索中运营,也影响周边种植户。

罗 明

2025年3月

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寻见四明山生态茶 ——访余姚杨杰园艺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