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妙相绘镜”丝路石窟艺术展在浙融媒城市中心拉开帷幕。
本次艺术展由浙融媒中心、丝路石窟艺术联盟(筹)主办,浙江省七彩阳光公益基金会和宇原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承办,浙江省公共关系协会青年发展委员会、杭州绿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余几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龚益华大师非遗创新工作室协办。浙江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灵隐寺浙江飞来峰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黄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谢成水,浙融媒中心负责人吕帅及众多艺术家、嘉宾参加了当天的开幕式。
吕帅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画展是丝路艺术的庄严法相与文人笔墨的禅意哲思相遇,期待借此契机,凝聚更多力量,守护文化遗产,让丝路艺术的光芒,继续照亮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未来之路。
黄征教授对敦煌石窟上的艺术特色作了详细介绍。他特别强调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来源主要是儒、释、道,而佛教文化深入底层人民,带来的影响深远,所以它也是艺术的重要来源之一。举办本次画展的目的之一,就是想展现佛教艺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现场,黄征和谢成水还与观众展开了艺术探讨与交流。
有观众问:“很多关于敦煌艺术的画作中会有‘袒胸露乳’的画风,对此您怎么看?”谢成水说:“佛的形象是觉悟,是‘悟者’,采取了男相与女相结合在一起,就是女生的脸但是加上两撇胡子,叫做非男非女。上半身是男相所以可以裸露出来,而下半身保持着女相所以穿着衣物,阳刚之气和阴柔之美结合在一起成为‘飞天像’。”
还有观众想知道:“AI的出现对个人创作是否会有冲击?”对此,杭州西湖摄影协会副主席徐淑凯表示,AI的出现是一件好事,在自身条理没有很清晰的情况下,AI就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帮助我们罗列出思考逻辑,且AI在图片、视频生成方面也有很大突破,可以利用这一功能让佛像从石窟山体中脱离出来,实现“飞天”,现在已经有很多石窟都在数字化方面做出了改变。但他认为,AI代替不了摄影的真实性,所以AI更多的是以辅助的角色出现在创作中,不可能完全取代个人的创作。
最后,黄征与吴龙友两位书画家提笔留下墨宝,为此次开幕式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次画展是展现丝路石窟艺术的开始,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联动更多的艺术家来共同探讨丝绸之路上丰富多采的艺术形式。
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专家解码,探索丝路上的多元文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