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信息港

以笔为刃,镌刻石库门的前世今生 ——专访长篇小说《天井》作者居平

头条 来源:互联网 13226℃

(赵伟 摄影)

在上海文学的广袤星空中,繁星点点。居平老师如一颗独特的星星,凭借其以上海石库门发展简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天井》,吸引了众多目光。近日,我有幸对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进行了一次深入专访,在与居平老师接触的过程中,她谦虚知性、温文尔雅的气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个交流的瞬间,都能感受到她由内而外散发的独特魅力,她始终微笑,笑说自己是草根作家,是热爱读书写作的家庭主妇。

居平老师身份多元,曾是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同时担任民进上海市委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她创作履历丰富,著有《大智无谋》《三水》《点点滴滴》《失眠咨询》《留住乡愁:阮仪三护城之路口述实录》(三卷本)《爸爸在左 妈妈在右》等多部作品,而《天井》这部长篇小说更是她创作生涯中别具一格的佳作。

在长篇小说《天井》中,居平老师以笔为刃,镌刻石库门的前世今生,描绘了历史长河中的海派中医,风情画卷里的上海女子。“会心雅集”好书荐读活动主持人沈维藩对《天井》赞誉有加。他出身于四明村,在深入了解石库门文化后,对《天井》产生了浓厚兴趣。沈维藩评价居平老师的创作风格别具一格,以家族故事为线索,巧妙地将清末到现代的历史串联起来,生动展现了石库门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书中故事与资料相辅相成,虚构与真人真事交相辉映,使《天井》既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也是一本研究石库门文化的珍贵教科书。这种独特的写法在国外并不少见,但在国内因传统观念的束缚,鲜有人尝试。沈维藩以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为例,坚信读者能够接受并喜爱这种新颖的文学形式。他对《天井》的前景充满信心,甚至认为出版社首印几千册的做法过于保守。看到《天井》能与莫言的新作《晚熟的人》一同陈列在书2023年的上海书展,他欣慰地感受到这部作品的影响力正日益扩大。

在专访中,居平老师温和而谦逊地向我们讲述了她的创作历程。她表示,自己对石库门的深厚情感源于嫁入石库门中医世家后的生活经历。石库门里的每一寸光阴、每一个人物,都成为了她创作的灵感源泉。“石库门不仅仅是建筑,它是上海历史的见证者,是无数故事的承载者。我希望通过我的文字,让这些沉睡的故事重见天日,让更多人了解石库门文化的魅力。”从她的话语中,我们能感受到她对石库门文化真挚而深沉的热爱。

为了写好《天井》,居平老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她深入石库门弄堂,与老街坊们促膝长谈,收集那些散落在岁月中的故事和记忆。同时,她还查阅了海量的历史资料,力求在小说中准确呈现石库门的历史变迁和时代风貌。“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它们是构建故事真实性和感染力的基石。” 居平老师认真地说道。她对待创作的严谨态度,正是其作品能够打动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郑宪章 摄影)

在创作风格上,居平老师追求一种真实与虚构相互交融的境界。她巧妙地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艺术加工,融入到小说的情节中,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性,又能体会到历史的厚重感。“我希望读者在《天井》中,既能看到熟悉的生活场景,又能领略到文学创作的魅力。通过这种方式,让上海石库门文化更加贴近大众,走进人们的心中。”她的文字仿佛有一种魔力,能够将读者带入那个充满烟火气的上海石库门世界,让人们沉浸其中,感受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李守白 图片来源:上海静安“百乐门静安艺文志”)

除了独特的叙事方式,居平老师在人物塑造上也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她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各异,无论是温柔坚韧的女性,还是坚毅勇敢的男性,都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个性魅力。这些人物在石库门的背景下,演绎着各自的人生故事,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美好。这无不体现出居平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

而在家庭生活中,居平老师同样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一面。她和出身中医世家的先生,亦师亦友亦夫妻,先生是她创作《天井》中医世家大男主的原型,她说,小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写身边熟悉的故事比较容易,源于石库门,高于老弄堂。她对家庭的照顾体贴入微,将孩子的教育一直放在心头。在忙碌的创作之余,她总能巧妙地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且充满文化氛围的成长环境。

(赵伟 张建强摄影)

每天,居平老师都会抽出专门的时间陪伴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进展和内心想法。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她总是耐心倾听,给予鼓励和支持,引导他们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挑战。她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懂得善良、正直和努力的重要性。

在教育方式上,居平老师既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又注重培养自律能力和学习习惯。她会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孩子都在学业和品德方面表现优秀,展现出了良好的素养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她还是上海东方教育频道小记者团的特聘专家老师,教导小记者们如何阅读采访写作。

(汤啸天 摄影)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即便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居平老师也从未放弃对写作的坚持。她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孩子休息、上学的间隙,见缝插针地进行创作。她在家庭与文学创作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母亲和作家的坚韧与担当。

居平老师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成绩斐然,还十分乐于提携后辈、帮助他人。在交流中,她对我们年轻作家充满了鼓励与关爱。她认为,文学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年轻作家应该勇于尝试新的写作风格和题材,不要被传统观念所束缚。“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故事,年轻作家们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用自己的方式讲述出来,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等等都有其独特价值,坚持做自己擅长,跟上时代的脉搏,多关注优秀网络作家作品,汲取他们新思维的独到之处。”她愿意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心得,为年轻作家们指引方向,鼓励我们在文学道路上勇敢前行。

(上海硕风文旅 摄影)

对于未来的创作计划,居平老师说,她将继续围绕上海的历史文化展开创作,正在写《天井》续集。“上海是一座充满故事的城市,石库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上海的多元文化和丰富历史。” 采访结束时,居平老师赠送了《天井》给我们,封面上低头闻香的旗袍女子,灵感来自上海人物画家叶雄老师的画作“白玉兰“,极其美好。我和居平老师加了微信,她的漫画卡通头像丑得可爱,极其传神,松弛感十足,是上海人物画家桑麟康先生看了《天井》后,即兴画了赠送她的,说希望她的漫画头像和小说作品能像肯德基老爷爷那样“接地气”,家喻户晓。她说,最近她特别喜欢画画,尤其漫画,自洽自娱,写作累了,就涂鸭画画,放松心情,寻觅灵感。

回家路上,居平老师的话语依然萦绕在我耳边。她以笔为媒,在《天井》中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石库门文化的大门。相信在她的努力下,更多的人将领略到上海石库门的独特魅力,感受到文学的无穷力量。同时,她低调幽默、温文尔雅的形象,以及提携后辈、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也将激励着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在创作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撰稿人:林曦

2025-1-8

本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原标题《以笔为刃,镌刻石库门的前世今生 ——专访长篇小说《天井》作者居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